我的青春回忆:随身听与卡带的时光

在青少年时期,随身听对我来说是无比珍贵的宝贝。它不仅是一台音乐播放器,更像是陪伴我成长的朋友。

那时候,我最喜欢的歌手有许冠杰、巫启贤,还有那些经典的英文老歌。闭上眼睛,许冠杰的歌声带我走进港片里的热闹街头;巫启贤的情歌则像是在诉说少年心事;而那些英文老歌,更让我憧憬远方的世界。音乐成了我表达情感、寄托心境的方式,也悄悄塑造了我的性格与想象力。

每当跟着妈妈去早市,或者周末逛夜市,我总会忍不住去找卖卡带的小摊子。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卡带,总让我流连忘返。那种“寻宝”的感觉,至今难忘。

买卡带并不容易。零用钱有限,所以常常要存上好几个星期才能买到一盘。拿到新卡带的那一刻,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。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听,把每首歌都熟记在心。那时的听歌方式很单纯:想听某首歌,就得用手指一点一点倒带或快进,有时不小心拉得太多,还要再调整回去。偶尔卡带不小心“咬带”了,心里更是紧张不已。那时候我们甚至会用铅笔插进卡带的孔里,慢慢转动,把卷乱的磁带重新整理好。

和今天的串流音乐相比,那时的过程或许繁琐,但正因如此,每一首歌、每一盘卡带都显得格外珍惜。耳机戴上,按下播放键,无论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,还是一个人躺在床上,我都能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。


今天回想起来,随身听和卡带所承载的,不仅仅是音乐,而是一种仪式感。存钱、寻找、购买、细心播放,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倍加珍惜。那时候的音乐不是“随时随地”,而是“得来不易”,也因此更加动人。

这种仪式感或许正是我们那一代人青春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。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耐心、什么是珍惜,也让音乐成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陪伴。

Next
Next

Inside Holi: First-Time Immersion | OM SYSTEM OM-1 Mark II